驻村扶贫党派遣,帮扶重任负在身,干部群众心相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傍晚,随着一阵阵欢快的锣鼓声响起,定安县黄竹镇莲堆村文化广场传来村民喜爱的琼剧唱腔。这是该村正在举行的乡村振兴文化活动,驻村第一书记、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处一级调研员王积山现场演唱了一出小琼剧。

琼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安是“琼剧之乡”,老百姓喜欢听琼剧、看琼剧、唱琼剧。当晚,应广大村民要求,莲堆村驻村工作队邀请黄竹镇琼剧同乐会前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被村民称为“琼剧书记”的王积山登上舞台,演唱自己编写的现代小琼剧《驻村扶贫党派遣》等节目,以独特的形式,将自己的扶贫感想、驻村故事编成小琼剧,运用朴实的唱词和村民熟悉的韵味,展现扶贫工作心路历程,也表达了扶贫干部及贫困群众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王积山介绍,他是琼剧“发烧友”,再加上当地村民都爱听琼剧、看琼剧,为了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他也参与进来,还将自己的扶贫感想、驻村故事编成小琼剧来唱,通过文化的力量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和精神风貌,让曾经“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成为“定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

众村民,耕作被溪沟阻隔,没桥过溪多少代。我争取,项目资金把桥架,建一条,党与群众的‘连心桥’。”王积山唱的,是他做的第一件实事。20188月,王积山走马上任驻村第一书记时还有10户贫困户未脱贫,且都是自身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很大。王积山暗下决心,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任第一天,他就背着行李,来到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生产生活条件最落后的石井村,在贫困户吴多清家住了下来,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不管是在水田里、胡椒园、花生地,还是放牛放羊、喂猪养鸡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他总是主动上前打招呼,聊上一会儿,唱上几句,察民情,听民声,尽量解决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乡音乡曲,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王积山逐渐走进了村民的心里,大家大事小事都愿意跟王书记说、听王书记唱。

当得知石井村有条小河,村里大部分的耕地、旱地都在河的对岸,河上没有桥。每年涨水时水深过不去,要绕10多公里才能到对岸耕作,很不方便时。王积山便向村民承诺,一定要把桥建起来,“这座桥不建成,我王积山不离开石井村”。通过挨家逐户调查得知,修路建桥项目资金政府曾经作过安排,只是村中个别农户不愿意让地,不愿意砍掉四、五棵橡胶树而被搁浅,这一搁就是七、八年。原因找到后,王积山首先逐户走访,耐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把地让出来修路,然后他又向镇政府作了汇报,再上省城找慈善机构捐助,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积山只用两个月时间,就把石井村生产路修起来,把扶贫“连心桥”建了起来。

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组织化,曾是莲堆村的短板。王积山唱道:“乡村振兴时代精神,我也立足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经济发展民众喜欣!”如何使农民兄弟收入持续增长,使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大,是王积山驻村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王积山与镇、村干部一起调研分析莲堆村的现有自然资源条件后,莲堆村产业发展计划相继出炉。整合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资金和派出单位省审计厅的扶持资金,采取“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继续发展好“莲堆水芹”这个优势品牌产业基础上,引进花卉产业种植宝贵竹和特色产业种植百香果,以及发展三角梅育苗产业,既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又增加了困难群众的收入。

驻村扶贫贡献青春,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正像王积山唱的那样,如今的莲堆村,经过6年、3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持续帮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集体经济产业实现突破、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得到省、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2020年,帮扶单位省审计厅被评为“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驻村第一书记王积山被评为“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个人”。

下一步,我们将以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莲堆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富裕的村庄”,王积山说。

(编辑:王依崟,供稿:钟宇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