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公布海南省2023年度取得正高级审计师资格人员名单的通知2023-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 海南省审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通知2023-12-01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正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2-09-29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公布海南省2023年度取得正高级审计师资格人员名单的通知2023-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做好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2023-10-10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 正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3-09-27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 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3-09-27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2-09-29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正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2-09-29
- · 海南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审计监督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试行)的通知2021-12-08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正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1-09-09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2021-09-09
- · 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办法(试行)的通知2020-09-27
海南省审计厅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为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本厅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厅编制《海南省审计厅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获得本厅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议阅读本《指南》。
本厅公开政府信息,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方式。
一、主动公开事项
(一)公开的范围
本厅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以下方面:
1. 审计厅职能及机构设置情况,主要包括审计厅职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内设机构、下属单位等机构设置情况;
2. 审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3. 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年度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内容;
4. 审计业务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审计执法依据,统计数据,向省人大常委会所作审计工作报告、整改情况报告,审计结果公告,可公开的已办结的审计移送案件情况等;
5. 审计厅本级部门经费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情况;
6. 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公开方式
1、主要通过省审计厅门户网站https://audit.hainan.gov.cn/,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进行公开。
2、在本单位办公地点(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西路九号省政府办公大楼五楼)设置公开公告栏等公开政务信息。
3、必要时通过其他媒体公开。
(三)公开时限
本厅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自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的有关事项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本厅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信函、传真等途径向本厅申请获取。本厅依申请提供信息时,根据掌握该信息的实际状态进行提供,不对信息进行加工、统计、分析或者其他处理。
(一)受理机构
海南省审计厅办公室。办公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西路九号省政府办公大楼五楼;联系电话:0898-65239198;传真号码:0898-65338274;邮政编码:570204。
(二)申请渠道
1. 当面申请。申请人可以到本厅办公室,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公室接收当面申请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1:30、15: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申请人提交申请后,办公室将出具接收回执。
2. 邮政寄送申请:申请人通过邮政寄送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字样。
3. 传真申请:申请人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相应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字样。
(三)申请处理
本厅受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将当场登记。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受理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实质性审查,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答复期限自受理机构收到补正的申请之日起计算。
除可以当场予以答复的外,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做出答复:
1.所申请公开信息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
2.所申请公开信息可以公开的,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
3.依据《条例》的规定决定不予公开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4.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5.所申请公开信息不属于本厅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能够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6.本厅已就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做出答复、申请人重复申请公开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请人不予重复处理;
7.所申请公开信息属于工商、不动产登记资料等信息,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信息的获取有特别规定的,告知申请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本厅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流程参见流程图。
三、不予公开的情形
1.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2.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本厅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
3.本厅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不予公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
四、申诉渠道
信息公开监督,海南省审计厅办公室是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0898-65239296;
传真:0898-65338274;
邮政编码:570204
办公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9号省政府办公楼五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8:00—12:00 ,下午 14: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厅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五、编排体系各类信息编排体系如下:
索引号、分类、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名称、文号、主题词
1.信息名称
简要描述海省南审计厅信息内容
2.信息分类
海南省审计厅信息公目录开包括机构介绍、要闻动态、信息公开、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和数据开放7个一级分类
海南省审计厅信息公开目录包括组织机构、公示公告、预算/决算、人事信息、规划计划、法规公文。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11号
现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9年4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7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公布 201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的办公厅(室)主管本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能是:
(一)办理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二)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四)组织开展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查;
(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能。
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二章 公开的主体和范围
第十条 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获取的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由制作或者最初获取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可以由该派出机构、内设机构负责与所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有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制作的政府信息,由牵头制作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协调机制。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涉及其他机关的,应当与有关机关协商、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经批准予以公开。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编制、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及时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互联网联系方式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政府信息外,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方式。
第十四条 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第十五条 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不予公开。
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对本行政机关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对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第三章 主动公开
第十九条 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主动公开本行政机关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机关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五)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办理结果;
(六)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机关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
(七)财政预算、决算信息;
(八)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其依据、标准;
(九)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十)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十一)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十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三)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十四)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十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二十一条 除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政府信息外,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还应当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主动公开涉及市政建设、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土地征收、房屋征收、治安管理、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乡(镇)人民政府还应当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主动公开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政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土地征收、房屋征收、筹资筹劳、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确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按照上级行政机关的部署,不断增加主动公开的内容。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或者其他互联网政务媒体、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予以公开。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利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发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应当具备信息检索、查阅、下载等功能。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务服务场所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二十六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及时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依申请公开
第二十七条 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含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为申请人依法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并采用包括信件、数据电文在内的书面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名称、文号或者便于行政机关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
第三十条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答复期限自行政机关收到补正的申请之日起计算。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行政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时间,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申请人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提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二)申请人以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行政机关签收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以平常信函等无需签收的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于收到申请的当日与申请人确认,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三)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传真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双方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第三十二条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会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第三方逾期未提出意见的,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决定是否公开。第三方不同意公开且有合理理由的,行政机关不予公开。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决定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告知第三方。
第三十三条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和其他机关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三十四条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由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制作的,牵头制作的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可以征求相关行政机关的意见,被征求意见机关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逾期未提出意见的视为同意公开。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行政机关可以要求申请人说明理由。行政机关认为申请理由不合理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处理;行政机关认为申请理由合理,但是无法在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的,可以确定延迟答复的合理期限并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六条 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所申请公开信息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
(二)所申请公开信息可以公开的,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
(三)行政机关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决定不予公开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四)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五)所申请公开信息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能够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六)行政机关已就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申请人重复申请公开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请人不予重复处理;
(七)所申请公开信息属于工商、不动产登记资料等信息,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信息的获取有特别规定的,告知申请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申请公开的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或者不属于政府信息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并对不予公开的内容说明理由。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向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已制作或者获取的政府信息。除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外,需要行政机关对现有政府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行政机关可以不予提供。
第三十九条 申请人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进行信访、投诉、举报等活动,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并可以告知通过相应渠道提出。
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内容为要求行政机关提供政府公报、报刊、书籍等公开出版物的,行政机关可以告知获取的途径。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及行政机关保存政府信息的实际情况,确定提供政府信息的具体形式;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政府信息,可能危及政府信息载体安全或者公开成本过高的,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以及其他适当形式提供,或者安排申请人查阅、抄录相关政府信息。
第四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可以要求行政机关更正。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审核属实的,应当予以更正并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能范围的,行政机关可以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或者告知申请人向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提出。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收取费用。但是,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行政机关可以收取信息处理费。
行政机关收取信息处理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行政机关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四十四条 多个申请人就相同政府信息向同一行政机关提出公开申请,且该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的,行政机关可以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
对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申请人认为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可以建议行政机关将该信息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行政机关经审核认为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应当及时主动公开。
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规范。
第五章 监督和保障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四十七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行政机关未按照要求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需要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的,依法向有权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按照要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或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依法答复处理的,可以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
第四十八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交本行政机关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本级政府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五十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情况;
(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各级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还应当包括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和责任追究结果情况;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统一格式,并适时更新。
第五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二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制度、机制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三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能;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五十五条 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公开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规定执行。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定专门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规定公开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诉人。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设置海南审计厅。
海南省审计厅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措施,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公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西路九号省政府办公大楼五楼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
邮政编码:570204
联系电话:0898-65239198
传真电话:0898-65338274
举报电话:0898-65239296
举报信箱:hnsjtjbzx@163.com
海南省审计厅机构职能
省审计厅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措施,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审计工作规划和政策规定,起草有关法规规章草案,研究提出推进全省审计改革的政策建议。
(二)负责对省本级财政收支、市县政府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国家和本省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直接审计、调查和核查的事项依法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的结果承担责任,并负有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责任。
(三)向省委审计委员会提出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向省政府和审计署提出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向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报告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及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向省委有关部门、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市县党委和政府通报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
(四)依法直接审计下列事项,出具审计报告,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国家、本省有关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省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市县政府(含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下同)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省本级投资和以省本级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省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自然资源管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省属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省属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省本级驻外非经营性机构的财务收支;有关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其他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五)按规定对省本级各部门和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六)组织实施对财经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执行情况、财政预算管理及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七)依法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促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办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或省政府裁决中的有关事项,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相关重大案件。
(八)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九)与市县党委和政府共同领导市县审计机关。依法领导和监督市县审计机关的业务,组织市县审计机关实施特定项目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纠正或责成纠正市县审计机关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作出的审计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协管市县审计机关负责人。
(十)组织开展审计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指导和推广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运用。
(十一)完成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二)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加强全省审计工作统筹,明晰各级审计机关职能定位,理顺内部职责关系,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充实加强一线审计力量,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优化审计工作机制,坚持科技强审,完善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方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监督合力。
办公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西路九号省政府办公大楼五楼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898-65239198
- · 海南省审计厅2024年公开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第六号)2024-09-03
- · 海南省审计厅2024年公开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第五号)2024-08-30
- · 海南省审计厅2024年公开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第四号)2024-08-28
- · 海南省审计厅2024年公开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第三号)2024-08-27
- · 海南省审计厅2024年公开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第二号)2024-08-19
- · 海南省审计厅2024年公开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第一号)_事业单位公...2024-08-05
- ·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24-07-31
- ·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24-07-31
- · 海南省审计厅生态环境保护事项清单及公众监督举报途径2024-07-04
- · 海南省审计厅下属事业单位海南省审计科研所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4-07-03
- · 2023年组织分配中央投资专项资金以及省本级财政投资资金情况审计结果报告2024-09-05
- · 2023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报告2024-09-05
- ·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2024-07-30
- ·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24-07-30
- · 海南省审计厅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2024-03-11
- · 2023年海南省审计厅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2023-09-10
- · 全省第一批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完成情况公示2023-08-03
- ·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2023-07-20
- ·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23-07-20
- · 全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已解决问题公示清单( 第6批)2022-12-14
- · 2023审计年度海南省审计厅审计项目计划2023-09-28
- · 2022审计年度海南省审计厅审计项目计划2022-07-04
- · 海南省审计机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2021-11-30
- · 海南省审计厅2021审计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021-10-12
- · 海南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021-09-09
- · 海南省审计厅2020审计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020-08-12
- · 海南省审计厅2020年1月至6月审计项目计划2020-03-31
- · 海南省审计厅2019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019-03-31
- · 海南省审计厅2018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018-06-26
- · 海南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通知2017-04-05
- · 2023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报告2024-09-05
- · 海南省审计厅2023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报告2024-09-04
- · 2024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24-02-07
- · 海南省审计厅2022年度部门决算2023-09-01
- · 2022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23-07-11
- · 2023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23-02-06
- · 海南省审计厅2021年度部门决算2022-08-25
- · 2021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22-07-30
- · 2022年海南省审计厅 部门预算2022-02-15
- · 海南省审计厅2020年度部门决算2021-09-01
- · 2022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23-07-11
- · 2021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22-07-30
- · 2020年预算项目绩效自评报告2021-05-17
- · 不对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开展2019年度绩效自评的情况说明2020-04-14
- · 2019年预算项目绩效自评报告2020-05-15
- · 海南省审计厅2016 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2016-03-24
- · 海南省审计厅2016年度部门预算公开说明2016-03-24
- · 海南省审计厅2016 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2016-03-24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17年中央对地方审计机关补助专项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17-08-25
- · 2014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2015-10-10
- · 2021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21-02-28
- · 2024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24-02-07
- · 2023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23-02-06
- · 2022年海南省审计厅 部门预算2022-02-15
- · 2020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20-02-13
- · 2019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19-02-13
- · 2018年海南省审计厅部门预算2018-02-08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开展2017年审计业务项目绩效评价报告2017-08-25
- · 海南省审计厅2014-2016年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2016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017-08-25
- · 海南省审计厅2017年度部门预算公开说明2017-04-23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翁启雄等同志职务职级任免的通知2024-01-23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陈友等同志结束挂职的通知2023-04-21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曹子芸等同志晋升职级的通知2023-04-07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黄勤同志提前退休的通知2023-03-28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陈珍英同志退休的通知2023-02-10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刘志清等同志职务职级任免的通知2023-01-19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黄勤同志晋升职级的通知2022-12-05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喻晓民同志退休的通知2022-12-02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吴胜川同志晋升职级的通知2022-10-25
- · 中共海南省审计厅党组关于王欣等同志晋升职级的通知2022-10-09
- · 海南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办法的通知2021-11-04
- · 海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 海南省审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通知2023-12-01
- · 中共海南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海南省审计厅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关于印发《...2023-09-13
- · 海南省审计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2022-03-24
- · 海南省审计厅 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关于印发《海南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2019-11-12
- · 海南省审计厅 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 关于印发《海南省正高级审计师资格 ...2019-06-27
- · 海南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18-09-03
- · 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2018-09-05
- ·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海南省审计监督条例》的决定2017-09-27
- ·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加强我省公共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2016-07-14
- · 海南省审计厅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4-01-22
- · 海南省审计厅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3-01-17
- · 海南省审计厅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2-01-27
- · 海南省审计厅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1-01-25
- · 海南省审计厅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0-01-23
- · 海南省审计厅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9-02-25
- · 海南省审计厅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海南省审计厅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8-12-20
- · 审计厅2023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24-01-25
- · 审计厅2022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23-01-13
- · 审计厅2021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22-01-27
- · 审计厅2020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21-01-25
- · 审计厅2019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20-01-20
- · 审计厅2018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19-01-29
- · 审计厅2017年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2018-02-02